前天是母亲节,我们除了赞美母亲外,也要看见母亲的牺牲。
智联招聘近日发布的《2022年职场妈妈生存状况调查报告》也引起了广泛关注,和对职场妈妈状况的讨论。
女性是我国劳动力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家庭的重要支柱。根据联合国劳工组织数据,中国女性劳动参与率近70%,其中,25到55岁的中国女性参与率高达90%。
成为母亲,为女性带来了养育子女的人生体验,同时也带来了更沉重的家庭劳动负担,这往往会影响她们在劳动力市场的表现,并导致一定程度的母职惩罚(motherhood penalty),很多职场妈妈都面临着收入降低、职场歧视等问题。
受限的收入
从收入对比来看,2022年职场女性平均月薪8545元,而男性为9776元,职场女性整体薪酬比男性低12% 。这意味着,职场女性的收入,普遍要比男性低。
而职场妈妈和职场爸爸的收入差距,还要更大。相对于职场爸爸,职场妈妈的收入依旧普遍较低。根据《2022年职场妈妈生存状况调查报告》,职场爸爸的平均收入为每月12534元,比职场妈妈高出3000余元。
在收入较低的情况下,职场妈妈的收入主要都投入了子女抚养中。根据智联招聘数据,80.2%的职场妈妈将收入主要用于子女抚养和教育,相比之下,职场爸爸在这方面的投入要低一些。
繁重的家务劳动
一方面,女性的收入已成为家庭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超3成女性收入占家庭总收入40%以上;另一方面,她们依旧需要承担不平衡的家务劳动。
在传统社会观念里,女性一直是家务劳动的主要承担者,这意味着在工作时间之外,母亲还要在照顾家庭上投入大量额外时间。
根据前程无忧网发布的《2021职场妈妈生存状态调查报告》,超三成的职场妈妈每天花2-3个小时在家务劳动上,同时有超过三成的职场妈妈要在家务上投入超过3小时(其中11%是3-4小时、20%超过4小时)。
面对繁琐的家务劳动,她们又往往缺乏来自伴侣的支持。据智联招聘数据,38.4%的职场妈妈表示,配偶有空时会分担家务和照顾小孩;而23.1%的职场妈妈表示,丈夫基本没有承担家务、照顾小孩的责任,基本是丧偶式育儿。
在全球范围内,男性对家务劳动的贡献均显著低于女性。联合国妇女署和世界劳工组织的数据显示,全球范围内,女性所做的无偿护理工作是男性的3倍。随着疫情下居家办公与学习成为常态,指导孩子在线学习、照顾家人的责任,也使得母亲的家务负担越发沉重。
求职和升职中的性别歧视
职场妈妈在养育子女方面投入过多时间,也可能会让她们求职和升职过程中遇到阻碍,并形成一种悖论——她们一方面被要求将更多精力分配给家庭而不是工作,另一方面又被质疑投入工作的时间有限。
智联招聘于2022年3月8日发布的《2022中国女性职场现状调查报告》报告显示,61.2%的女性在求职中被问及婚育问题,远高于男性的32.3%。
同时,女性和男性为婚育付出了极不平等的代价。38.3%的女性表示婚育会影响职场前景,远高于男性的17.9%;11.9%的女性表示因性别原因升职加薪不顺,高于男性的10.3%。
不仅是对已经成为母亲的女性,对于未婚育的年轻女性而言,因未来生育计划等原因遭遇的职场性别歧视,也一直难以消除。女性在求职中获得的机会,往往要比男性少得多。
根据智联求职数据,2022年,男性应届毕业生收获Offer占比较女性高出13.4%,签约率为女生的两倍有余。
本篇文章揭示的问题,仅仅是职场妈妈和年轻女性遇到困境的一部分。更多基于性别的偏见和歧视,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在工作和生活中有所警醒。
联合国妇女署号召大家行动起来,不让生育成为女性独自背负的重担:
在家庭中,打破固有的女性操持家务、男性工作养家的性别偏见,男女双方平等承担家务劳动。
在工作场合,关注女性的职场生存发展状况,帮助她们更好地跨越职业发展障碍,推动职场性别平等。
在政策制定上,积极推动男女同休带薪产假和育儿假政策,保障双方平等承担育儿负担;严格惩罚就业性别歧视问题,确保女性获得平等的劳动权利。
让我们一起关注女性困境、保障女性权益、推动性别平等,与她共创可持续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