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干咳出现这一症状要就医!2020年毒株又来了?科兴三针防感染率仅8%?真相→(科兴疫苗防感染率)

    什么是无症状、轻症、重症?什么情况必须去医院?退烧后能不能洗澡?……12月27日晚在东方网承办的《新冠防疫大咖说》上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钟鸣

    针对大家的疑惑进行了解答

    东方网
    ,赞 164
    东方网
    ,赞 63
    东方网
    ,赞 79
    东方网
    ,赞 1079
    东方网
    ,赞 39
    东方网
    ,赞 362

    近期,网络上流传,是不是2020年的病毒株又来了?为什么大家感染后的症状有很大的不同?

    此外,网络上流传着一张关于科兴感染效率的数据图,图表显示,科兴预防奥密克戎的有效率较低。真相究竟是什么?

    网传2020年毒株又来了?

    武汉疾控回应

    武汉市疾控中心传染病防制所所长杨小兵介绍,武汉市常年在武汉市第一医院和武汉儿童医院两个哨点医院采样监测,每周一次,每次20份咽拭子样本。12月中旬开始增加到每次40份,本周又增加了金银潭医院为采样哨点医院。监测数据显示,现阶段武汉市流行的奥密克戎变异毒株仍然是BA.5.2。从10月份至今,在采集的样本中检测到的病毒全部是BA.5.2变异毒株,没有发现其他型别毒株。

    受寒冷气候等多种因素影响,本次疫情中,病毒感染后很多人都出现了症状,主要是发热,咳嗽,肌肉酸痛,咽干、鼻塞、腹泻等,上呼吸道症状明显。也有出现肺部炎症的情况,但相对患病的人数来说,出现肺部炎症的比例比较小。国家卫生健康委12月26日发布公告,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更名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自2023年1月8日起,新冠病毒感染将由“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杨小兵介绍,目前我国法定传染病共有40种,其中甲类传染病2种,乙类传染病27种,丙类传染病11种。甲类传染病包括鼠疫、霍乱。甲类传染病发生后,报告疫情的时间限制,对病人、病原携带者的隔离、治疗方式以及对疫点、疫区的处理等均强制执行。乙类传染病包括新冠、非典、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等,要求采取严格的管控措施。丙类传染病为监测管理传染病,包括流感、流行性腮腺炎等。经过3年的变化,新冠病毒感染的主要特征也演变为以发热、头痛、咽痛、咳嗽这类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为主,肺炎已不是主要症状,造成的健康危害也已经明显降低。但是,要引起注意的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仍然是引起肺部炎症的病原体之一。如果感染后较长时间没有恢复,并出现咳嗽、发热、胸闷等加重情况,要及时就医就诊,防止演变为重症。杨小兵指出,依据传染病防治法,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后,对新冠病毒感染者不再实行隔离措施,不再判定密切接触者;对新冠病毒感染者实施分级分类收治。后续防控工作目标将围绕“保健康、防重症”采取相应措施,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科兴三针防感染率仅有8%?

    近日,网络上流传着一张关于科兴感染效率的数据图,图中表示,根据香港第五轮疫情的最新数据,科兴预防奥密克戎的有效率较低,即使是已接种第三针,在接种后14日,防感染的有效率仅为36%,而6个月后,仅剩8%。那么事实真是如此吗?这并非真实统计数据通过溯源我们发现,这张图最早见于今年2月,香港调查性新闻通讯社《传真社》所报道的一项香港大学疫情发展模拟模型,数据内容为模型推算结果,并非香港社会的真实统计数据。2月10日,港大公共卫生学院发布了第五波疫情发展模拟模型,其中通过不同医学研究的数据,推算了各疫苗组合于不同时期的有效率。研究估计,接种第三针科兴疫苗第14天的预防奥密克戎变种病毒感染有效率为36%,6个月后跌至8%。那么真实情况如何呢?根据香港12月23日公布的疫情数据,在第五轮疫情中(2021年12月31日至2022年12月21日),香港累计感染232万人,超过704万人已接种至少一剂疫苗,有62.7万人已接种第四剂疫苗。以粗略的计算来看,接种灭活疫苗与mRNA疫苗,在感染占比上无较大差异。以接种第四针后的感染占比为例,接种灭活疫苗的平均感染占比为11.97%,而接种mRNA疫苗的感染占比为8.99%,两者相差2.97%。这一差值随着年龄增加而减少。在80岁以上群体中,两者的感染占比仅相差0.93%。并且,随着接种疫苗剂数的增加,预防感染的有效性有所增加。防感染灭活效果略低于mRNA疫苗尽管实际感染率上两者无较大差异,但从预防感染的角度来看,灭活疫苗防感染的有效性的确低于mRNA疫苗。根据香港大学公共卫生研究院今年11月发表的论文,该研究通过对香港5310名受试者的血清调查,来分析复必泰和科兴新冠疫苗的有效性。研究发现,同样接种了三剂疫苗,在接种后的7天后,灭活疫苗的有效性(31%)略低于mRNA疫苗(47%)。两者的有效性都随时间推移而递减,皆为短期有效预防新冠。但相较之下,灭活疫苗有效性周期较短。mRNA疫苗抗体在血液中保留有效浓度的时间较长,经过104天后有效性衰退一半。而灭活疫苗的半衰退周期为40天左右。

    有效性的强弱或与疫苗所采用的技术有关。

    mRNA疫苗含有病毒的信使核糖核酸(mRNA),其工作原理是向宿主细胞发送指令以复制刺突蛋白,使免疫机制能够及时产生抗体,应对病毒。而灭活疫苗是通过注射完整的、被杀死的病毒副本,使其无法复制而不引发疾病。两者使用的技术不同,因此产生的有效性也有所差异。防重症及死亡效果灭活疫苗同样显著尽管在防感染有效性上有所不足,但在预防重症与死亡上,灭活疫苗的效果与mRNA疫苗旗鼓相当,甚至更胜一筹。根据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今年11月发表的论文,尽管灭活疫苗所引导的抗体反应不如mRNA疫苗,但灭活疫苗能够引发针对病毒上不同蛋白质的广泛免疫反应,对于对抗重症感染更有效。研究发现,相较于其他类型的疫苗,灭活疫苗更易产生针对病毒蛋白的T细胞反应。灭活疫苗会刺激名为CD4 T的细胞,当它识别病毒抗原时,会释放成为细胞因子的化学物质,以帮助激活其他类型的免疫细胞。负责该项目的安东尼奥·贝尔托莱蒂教授表示,由于奥密克戎免疫逃逸能力较强,相较于抗体,T细胞在改善疾病方面更有效。从实际数据来看,在香港本轮疫情中,总个案死亡率(或者统称总病死率)为0.71%,未接种疫苗者感染新冠病毒而病死的机率是2.87%。接种一针科兴疫苗的病死率为1.25%、两针为0.31%,三针则为0.04%。换言之,不接种疫苗的人群比打三针科兴疫苗的病死率高出71.8倍。而根据香港大学公共卫生研究院今年7月发表的论文,在接种3针后,灭活疫苗对于预防重症、死亡的有效率都超过95%。从平均值来看,灭活疫苗与mRNA疫苗无异。在预防重症上,灭活疫苗的有效率为97.23%,仅比mRNA疫苗低了1.18%;而在预防新冠死亡上,两者有效率皆达到98%,差距仅有0.45%。甚至在部分年龄段上,灭活疫苗的有效率优于mRNA疫苗。例如,在针对80岁以上人群而言,在灭活疫苗在预防重症与死亡的有效率上都高于mRNA疫苗。而根据智利卫生部今年2月发表的论文,灭活疫苗对于预防儿童、青少年的重症同样有效研究发现,对于6至16岁的儿童、青少年而言,两针灭活疫苗的防住院有效率为91%,置信区间在87.8%至93.4%;而防重症(即住ICU)有效率为93.8%,置信区间在87.8%至93.4%。整体而言,无论是灭活疫苗还是mRNA疫苗,加强针接种可以对新冠病毒的感染提供实质性保护,包括轻微和无症状病例。尽管目前我国针对新冠病毒感染调整为“乙类乙管”,但“保健康、防重症”依旧是防疫重心,而继续推进疫苗接种,特别是老年群体疫苗接种依旧十分必要。来源:东方网综合湖北发布、上观新闻视频:汪伟秋、刘昊、董浩帆编辑:董俊成、shirely审稿:钱程灿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