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影视】2022年评分最高的战争片,在线欣赏!(2021最新电影评分高的)

    《西线无战事》

    是德国作家埃里希·玛丽亚·雷马克描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反战小说。这位作者在一战中受过伤,战后创作了这部被誉为「古今欧洲书籍的最大成就」的成名代表作。

    二战前,纳粹德国查禁并焚烧了他的作品,雷马克最后流亡瑞士,后移民美国。最终于1970年在瑞士逝世。而根据本书改编的同名电影则一举夺得了第三届奥斯卡最佳影片。在不太和平的当下,战争电影中的那些恢弘场面固然令人血脉喷张,而其背后蕴含的反战思想则更令人沉思……

    影片其实一开场便充满了象征意义,二战中臭名昭著的狼穴(德语Wolfsschanze)处于孕育中。象征本片战役的母狼,仰视天空。后面镜头即为天空森林树梢,淡入俯视尸横遍野的西线战场。

    成长中的狼崽象征什么不言而喻,二战的阴云早在一战时便已笼罩在欧洲大陆的上空。

    影片的时空背景为1917年的德国,此时一战的战火仍如火如荼地进行中,17岁的德国青年保罗受爱国心驱使,一心渴望报效国家,对于被军队征召、前往战场作战怀抱兴奋之情。

    然而,前线战火的残酷、军中同袍的不断战死,很快便将他的热诚摧残殆尽;在克尽军人职守之余,能否在战局对德国日益不利的情况下平安返家,也成为他的重大考验。《西线无战事》自从1928年出版以来几乎整整一个世纪以来,已经被改编了三遍。虽然这三部改编电影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但最令人着迷还是他们各别的细微差别和着重的角度。

    因为这三部《西线无战事》都是呈现相同的故事和相同的角色,但人类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其悲惨后果的理解方式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改变,这就是看这三部《西线无战事》可以注意到的差别。

    1930年的版本是一个关于愤怒和遗憾的故事,取材于一个仍在感受小说文字所写痛苦的时代(因为当时离一战结束才过没多久);

    1970年的版本则是重新想像没有那么苦涩,在保持对战争的尖锐谴责同时,对小说中的人物表现出一丝同情和理解;

    而现在网飞的版本,当我们接近这场定义一代人的冲突一百周年之际,导演对《西线无战事》的无情暴力和情感演绎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彻底解构战争的概念,暴露其所有固有的缺陷和确保人类不再犯这些致命错误(这确实也是合乎雷马克本身的反战思想)。

    本次导演爱德华在影片中注入了发自肺腑的强度和视觉诗意,透过描绘战争恐怖的残酷画面,忠实地改编了雷马克对战争的阴郁态度和尖刻批评,但导演设计目的是想让观众在看到最后一刻时可以得出自己的情感结论,所以导演基本上不是那种要下过很强烈的结论,而是要尽可能地展现真实与精髓,然后让观众去细细咀嚼与感受、思考。

    《西线无战事》无论是场景还原细节还是画面风格都很好,不论是无差别炮击、法国战车出现与火枪兵朝着士兵喷火,都能显现单兵的恐惧、无力感与生命的脆弱。

    如果喜欢战争大场面一个打十个的可能会觉得这电影有点沉闷,但如果你喜欢钻进电影世界中,细细品味故事想传达的理念,那这部作品会是很好的选择,只是看完心情不会太好,要做好心理准备。

    以两次世界大战为题材的影视作品中,德国视角一向比较罕见,本片完全由德国团队打造,忠实呈现作家笔下的世纪经典,能有效补强此类面向。

    且有别于好莱坞电影致力于彰显美军的英勇,及美式爱国情操,本片的故事着力于突显战火的残忍无情,反战色彩鲜明,有别于美国作品的风格,也让本片的价值有了基本保证。最后,小编想用雷马克在小说开头的名言来结束这篇文章:“这本书既不是控诉,也不是忏悔,更不是传说事迹,因为在那些挺身面对死亡的人中,死并不是奇事。它仅仅是报告这一代的男儿,他们虽躲过了炮弹,却被这场战争所毁灭。”愿世界和平。西线无战事》2022

    导演

    爱德华·贝尔格

    编剧伊恩·斯托克尔 / 爱德华·贝尔格

    主演费利克斯·卡米勒 / 阿尔布雷希特·舒赫

     豆瓣  8.7   IMDb 

     8.0

    点击下方观看↓↓

    Close
    观看更多
    更多
    Loading…
    Loading…
    退出全屏

    视频加载失败,请刷新页面再试

    Refresh
    1930年老版↓↓↓
    Close
    观看更多
    更多
    Loading…
    Loading…
    退出全屏

    视频加载失败,请刷新页面再试

    Refresh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