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控诉我的父母,因为他们生了我!”到底是怎样的怨恨,才让一个12岁的男孩子鼓起勇气,站在法庭上面对一圈成年人,说出这样的话来?今天贝安亲想给大家推荐一部2019年最值得父母和孩子一起去看的电影—《何以为家》。
这是继《都挺好》之后,又一部引起热议讨论的原生家庭伤害、控诉不负责任的父母的影视作品,比起《都挺好》,这部影片所讲述的故事更显残酷。他生在一个穷困潦倒的家庭,父母根本无力养育和教育他们,经常也被父母责骂和鞭打,导致他最终把父母告上法庭,控诉他们没尽到做父母的责任。虽然父母是个普通人,不能左右外部的环境,无法给孩子一个绝对安全的环境。但父母能做的是,要用责任心和爱给孩子必要的保护。
因为父母的生而不养,很容易导致孩子性格缺陷,缺乏安全感,从而出现行为的偏差。只有父母亲自承担为孩子操碎心的责任,才能换来孩子健康的成长。那么,家长在带孩子的过程中,如何才能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和爱?其实让孩子多几分安全感并不难,只需父母多付出耐心和爱。
1. 做情绪稳定的父母
在孩子在写作业的时候,没有做对,不要马上劈头盖脸的责骂,不然就会导致孩子有胆小的心理,父母只需肯定孩子和耐心教导孩子。等孩子大一点,父母就要营造和谐友好的家庭气氛,这样才不会给儿女造成精神上的紧张和压力,孩子才会有足够的安全感。做个情绪稳定的家长,才能养出情绪稳定的孩子。
2. 给孩子更多的爱和陪伴
给他一个充满爱的家庭环境,父母尽量不要在孩子面前争执,遇事不慌;多与孩子说说生活趣事和如何解决小事中的问题,积极引导孩子对待事物要积极乐观;同时也要多陪孩子做做亲子游戏、亲子阅读,多交流,多陪伴,这些都能让孩子觉得轻松。
3. 亲子联系不中断
不论离异家庭还是留守家庭,父母都要和孩子保持联系,现在很多家庭出现“丧偶式育儿”和“诈尸式育儿”。所以当父母不在孩子身边时,可以定期给孩子录制音频,买礼物,甚至写信给孩子加强沟通和交流,父母能做到的就是,尽量不要让孩子置身于陌生环境中,持续保持对儿女的关心和爱不停滞,让他们真实感受到。
4. 尊重孩子的内心感受,满足实际需求
孩子的想法或许很幼稚,但千万不要打消他探索世界的积极性。家长要将孩子当做一个独立的个体来看,了解他真实的内心世界,无论在物质上面还是精神上,都要让孩子有“饱腹感”,如此才能建立持久的安全。
其实,孩子的安全感,都是建立在和父母的情感账户基础上面,记得前苏联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爱,是一切教育的核心。”
最后,贝尔安亲(http://www.talenkid.com/)温馨提醒父母: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父母在学习上的教导或者生活中的指导,都会影响一个孩子的习惯、性格、价值观的养成,所以请家长多花点心思陪伴孩子,给孩子一个快乐温馨的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