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为什么音乐是动感单车的“灵魂”?(要结婚要考虑什么)

    一提到动感单车,相信很多人脑海里立即就会冒出这么一个场景:一群人在教练的引导下,不停地变换着骑行动作,在音乐变化的节奏中身体也随之起伏,大家挥汗如雨却又充满着愉悦。动感单车有如此的魔力和魅力,核心在于动感单车这项运动的“灵魂”:音乐。我们将“动感单车”这四个字拆开了其实就是动感音乐+单车骑行。

    图片源自网络

    在一众家庭运动项目中,相比跑步机、划船机、爬楼机、椭圆机等,动感单车是世界上最能够将音乐与运动完美融合在一起的运动,没有之一。不同的动感单车体系对音乐会有不一样的编排和设计标准,但相同之处在于他们对音乐的高度融合。

    有人偏爱2 赫兹的频率,有人只听嘻哈和摇滚。音乐发展到这个时代,延伸出了多不胜数的种类:流行、摇滚、民谣、电子、爵士、说唱、金属、古典、氛围音乐等等。

    无论你是哪个乐手的拥趸,我们都必须得承认,音乐作为艺术存在的同时,它也是一种技术。其实音乐的科学性十分复杂,它包含着我们对于世界科学的未知探索。

    为什么音乐的音高是固定震动频率而确定的?

    大四度音程,是如何给人以强烈的稳定感、正义感?

    有时候人们对音乐的反应具有高度共识,为什么会这样?

    ……

    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就必须从科学的角度出发。而这种科学性,并没有影响每个人对于音乐的感性理解,因为人对音乐文化的体验,也造就了自己的生活。

    人们享受在运动时听歌,或者说,寻找声音的陪伴。而要在生活中寻找一种可以长时间浸润在音乐当中的运动,那一定是动感单车。

    图片源自 freepik

    在过去的20年里,有关运动音乐的研究大幅增加——为什么运动和音乐对人们来说是有效的组合呢?音乐如何在体力消耗过程中改变身体和大脑?

    一个积极的研究结论是,音乐可以让人从疼痛和疲劳中分心,提升情绪、增强耐力、减少对运动痛苦的感知,甚至可以提高新陈代谢的效率。听音乐时,人们会比平时骑得更远、跑得更久、游得更快。

    美国运动期刊《运动与锻炼心理学杂志》(Journal of Sport & Exercise Psychology)中有研究发现,快节奏、鼓舞人心的音乐增强了冲刺间歇训练(Sprint Interval Training)的影响力和乐趣,且在音乐状态下,训练时的心率和峰值功率输出增加。学者 Karageorghis 和 Priest 也在 Music in the Exercise Domain 一文中通过实验证明,快节奏音乐或有助于降低人的疲倦感、增强锻炼效果。

    这为“音乐可以显著提高运动表现”提供了证明,所以音乐对动感单车来说,是最合法的“兴奋剂”。

    说到动感单车的骑行音乐,一个不得不提到的关键点就是 BPM 和 RPM,即音乐节拍与骑行踏频,它们的相互作用使得动感单车运动有着异常的魔力。

    BPM 很常见,也更容易理解,英文为 Beat Per Minute,即一分钟里歌曲拍子的总数,它用于描述演奏的速度。

    可以说,凡是铺设了鼓轨道的乐种都存在 BPM 这一重要指标,蓝调(Blues)、流行(Pop)也都有各自的 BPM 区间。比如,Hip Hop 说唱乐的 BPM 范围一般在60-110拍,迷幻爵士的 BPM 范围一般在80-126拍,雷鬼的 BPM 范围一般在80-100拍,而一些舒缓音乐轻音乐的 BPM 可以低到3545拍。

    也就是说,BPM 的数值其实代表了不同类型音乐的“风格”。因为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人的听觉在不同曲速之下的情绪是截然不同的,这种直接的感受也会直接映射到音乐本身。

    BPM 关乎音乐情绪

    图片源自Frontiers

    快节奏的歌曲囊括了快乐、愤怒、表达欲等强烈的情绪,低节奏的歌曲则蕴含着放松、悲伤、无情绪等元素。

    接下来再了解下踏频,其定义是:脚踏每分钟转动的圈数,英文是 RPM (Revolutions per Minute)。踏频越高,转动越快,意味着骑行速度也越快。

    一般人在动感单车骑行时,最舒适的平均踏频落在70-90rpm 之间,最低可以到40-50rpm,最高短距离冲刺可以提高到130-140rpm。在动感单车的骑行过程中,重点不是要维持多少踏频,而是通过不同踏频的变化,去激活你身体所有的不同的潜能。

    因此,通常在动感单车课程编排时,每个踏频区域都会或多或少涉及到,比如低踏频的50-60rpm 练高扭力,高踏频100-110rpm 练心肺功能,中间踏频70-90rpm 是练持久耐力。

    让我们来设想一个场景:我们在平地骑行时,可维持着理想踏频区间在70-90rpm,前方突然遇到一个上坡路段,踏频将会调整到60-70rpm,当到达一个下坡冲刺路段时,踏频将有可能直接拉升到较高的120-130rpm。当然,调整到不同踏频时与之匹配的会是不同的阻力。

    所以对于动感单车来说,富有弹性的踏频调整能力是十分重要的,这也动感单车区别于其他任何有氧运动的显著特点之一。

    一节酣畅淋漓的动感单车课程会自由地使用音乐的流动,并为运动者创造独一无二的体验。

    一般的骑行者,往往离不开长时间慢速骑、短时间快速骑两种模式,而这种将运动量化的思维其实并不科学,因为过长时间或者突然高强度的骑行都是对膝盖的不友好表现。

    而动感单车的合理和优势之处在于,它能够通过骑行课程的有效编排设计,科学而灵活地调整骑行时的踏频和阻力,从而让训练变得异常的高效,而且让身体有充分休息时间的同时,又不会过于“温柔”而达不到运动效果。

    在这个过程中,负责协调和衔接这一切的“魔法师”就是音乐。

    图片源自 TANGO

    首先,音乐在整个动感单车骑行过程中,起到一种情绪烘托和运动能力提升的作用。

    比如在骑行课程正式开始之前,舒缓的音乐可以让你放松压力,调整到最佳状态;在骑行过程中,节奏强劲的音乐可以唤起你的竞争意识,提升骑行耐力和爆发力;而在骑行结束进入 Cooldown 环节时,舒缓的音乐则可以帮助心脏更快回到正常状态,人体的补水、营养吸收以及内循环系统也都会更快恢复到骑行前的状态。

    不同的音乐风格及节奏,以及对应的变化与编排,都将直接影响着人们的骑行状态和运动表现,最终很大程度上也决定了训练的效果。

    另外,音乐之于动感单车的特殊性,还有极其重要的一点,在动感单车领域有一条众所周知的科学公式:“音乐节拍(BPM)+踏频(RPM)=心流”,心流的产生是动感单车骑行这项运动,除了训练效果之外最直接的正向反馈,同时也进一步让用户不知不觉的爱上动感单车骑行,甚至逐渐形成“上瘾”的依赖性。

    试想一下,当我们在骑行的时候,音乐节拍与踏频完美吻合,让我们的每一脚都踩在音乐的重拍或鼓点上,即产生一种”ON THE BEAT”的效果,整个身体将会随着音乐节奏不由自主的产生强烈的律动感,最终体验到犹如在单车上蹦迪的快感。

    动感单车在课程编排与设计时,还会考虑到音乐 BPM 与踏频 RPM 之间数值的对应关系。通常情况下,骑行的踏频 RPM 为音乐 BPM 数值的一半,即音乐与踏频是一种2:1的换算关系。比如,Maroon 5的单曲 Daylight 约为120bpm,这就可以很好地与60rpm 的站立骑行训练相结合,此时踩踏的节奏不紧不慢,身体也会随着音乐节奏律动摇摆。

    当然,在某些特定情况下,也可以按照1:1的比例编排,在120bpm 节奏下踩出120rpm 的速度,这种情况多见于伴随着强烈曲风的大冲刺骑行阶段。动感单车的音乐选择的丰富性,也给了动作编排上很大程度上的自由。

    另外,2:1和 1:1的这种比例也不完全适用于所有情况,它也可以是3:2。比如在站姿骑行时我们听饶舌歌手 Jay-Z 的 So Ambitious,这首歌的 bpm 为75,但此时我们的阻力增强,踏频就应该控制在50rpm 左右。

    BPM 和 RPM 完美吻合的课程编排设计,是动感单车运动科学与精妙的画龙点睛之笔,由此我们都看到了音乐对动感单车骑行这项运动的重要性。

    我们通过不同的身体部位与肌肉组织的共同协作,使得骑行可以十分的平稳、流畅,但音乐的有机融入,则使得动感单车骑行这项运动从此多了一个“灵魂”,在沉浸骑行过程中创造出内啡肽爆发和持续心流的状态。最终,我们收获了无与伦比的运动体验,以及满满的成就感和幸福感。

    参考资料:

    1.《媒体文化》,道格拉斯凯尔纳,商务印书馆,2004

    2. Music in the Exercise Domain, Karageorghis, C. I.,& Priest, D. L,2012

    3. The Beat Goes On: The Effects of Music on Exercise, Nicole M. Harmon,2013

    4. Lets Get Physical: The Psychology of Effective Workout Music, Ferris Jabr,2013

    5. Influence of Tempo and Rhythmic Unit in Musical Emotion Regulation,2016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