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正常人,都兼有疼人和被人疼两种需要。在相爱者之间,如果这两种需要不能同时在对方身上获得满足,便潜伏着危机。那惯常被疼的一方最好不要以为,你遇到了一个只想疼人而不想被人疼纯粹父亲型的男人或纯粹母亲型的女人。在这茫茫宇宙间的,有谁不是想要人疼的孤儿?爱情就是两性之间的相悦,是在与异性的交往中感受到的身心的愉快,是因为异性世界的存在而感觉世界之美好的心情。爱情中最重要的品质是:真诚,信任,包容。爱情的质量取决于相爱者的灵魂质量。真正高质量的爱情只能发生在两个富有个性的人之间。爱情是有质量之别的,最好的爱情是两个本来就仿佛有亲缘关系的灵魂一朝相遇,彼此认出,从此不再分离。无论在什么样的时代,这样的爱情都是稀少的。爱情的滋味最是一言难尽,它无比甜美,带给人的却常是无奈、惆怅、苦恼和忧伤。不过,这些痛苦的体验又何尝不是爱情的丰厚赠礼,一份首先属于心灵,然后属于艺术的宝贵财富,古今中外大诗人的作品就是证明。这并不奇怪,因为第一,前提是这两个灵魂是优秀的,如果不优秀,那算什么灵魂呢?对彼此的灵魂又会有什么寻求和辨识呢?第二,这样两个灵魂的相遇要靠运气,错过的可能比相遇的机会大得多。所以,这样的爱情是可遇不可求的。你无法去寻找,遇上了,你就像命中注定一样不能再放弃。爱情是两个作为整体的人之间的情感关系。在这个情感关系中,两人的人生观、价值观是否相洽,相洽到什么程度,一定会发生重要的作用。所谓高质量的爱情,一个必要条件是相洽的程度高。性吸引和审美方面的强烈感受,在爱情的发生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甚至是更重要的作用。我主张对爱情的评判持宽松的标准。爱情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是最不能一律看待的。只要是两情相悦,不以利益为目的,就都是美好的。爱是一份伴随着付出的关切,我们往往最爱我们倾注了最多心血的对象。爱,就是没有理由的心疼和不设前提的宽容。爱在本质上是一种给予,而爱的幸福就在这给予之中。许多贤哲都指出,给予比得到更幸福。一个明显的证据是亲子之爱,有爱心的父母在照料和抚育孩子的过程中便感受到了极大的满足。在爱情中,也是当你体会到你给你所爱的人带来幸福之时,你自己才感到最幸福。无论你的爱情是否美满,你都要记住你是一个独立的灵魂。倘若爱情美满,你的灵魂的优秀会使这美满的爱情具备很高的品质。倘若爱情不美满,你的灵魂的优秀会使你的整体生活仍然具备很高的品质。你无法确保你的爱情遭遇幸运,但你始终可以努力让你的灵魂优秀。相爱的人要亲密有间,不要亲密无间。即使结了婚,两个人之间仍应保持一个必要的距离。所谓必要的距离是指,各人仍应是独立的个人,并把对方作为独立的个人予以尊重。爱情是人生的珍宝,当我们用婚姻这只船运载爱情的珍宝时,我们的使命是尽量绕开暗礁,躲开风浪,安全到达目的地。谁若故意迎着风浪上,固然可以获得冒险的乐趣,但也说明了他对船中的珍宝并不爱惜。人心是世上最矛盾的东西,它有时很野,想到处飞,但它最平凡最深邃的需要却是一个憩息地,那就是另一颗心。倘若你终于找到了这另一颗心,当知珍惜,切勿伤害它。真正的爱情必是忠贞专一的。惦着一个人并且被这个人惦着,心便有了着落,这样活着多么踏实。与这种相依为命的伴侣之情相比,一切风流韵事都显得何其虚飘。爱情不是人生中一个凝固的点,而是一条流动的河。这条河中也许有壮观的激流,但也必然会有平缓的流程,也许有明显的主航道,但也可能会有支流和暗流。除此之外,天上的云彩和两岸的景物也会在河面上映出倒影,晚来的风雨会在河面上吹起涟漪,打起浪花。但我们承认,所有这一切都是这条河的组成部分,共同造就了我们生命中的美丽和爱情风景。那种绝对符合定义的完美的爱情只存在于童话中,现实生活中的爱情不免有这样或那样的遗憾,但这正是活生生的男人和女人之间的活生生的爱情。
人的内在的感情要比外在的规范和利益更加难以捉摸,更加不易把握,爱情是比世俗的婚姻纽带更易变的东西。以爱情为婚姻的唯一依据,在逻辑上便意味着爱情高于婚姻,因此,一方面,如果既有的爱情出现瑕疵,婚姻便成问题;另一方面,一旦新的爱情产生,婚姻便当让位。事实上,凡是在婚姻中把爱情看得比一切都重要的人,在感情问题上往往比较敏感,既容易互相挑剔,也容易动情别恋。结婚是一个信号,表明两个人如胶似漆仿佛融成了一体的热恋有它的极限,然后就要降温,适当拉开距离,重新成为两个独立的人,携起手来走人生的路。然而,人们往往误解了这个信号,反而以为结了婚更是一体了,结果纠纷不断。正像恋爱能激发灵感一样,婚姻会磨损才智。家庭幸福是一种动物式的满足状态。要求两个人天天生活在一起,既融洽相处,又保持独特,未免太苛求了。在婚姻这部人间乐曲中,小争吵乃是必有的音符,倘若没有,我们就要赞叹它是天上的仙曲了,或者就要怀疑它是否已经临近曲终人散了。婚姻有一个最大的弊病,就是对独处造成威胁。对于一个珍爱心灵生活的人来说,独处无疑是一种神圣的需要。不过,如果双方都能够领会此种需要,并且做出适当的安排,我相信是可以把婚姻对独处的威胁降低到最小限度的。婚姻中的一个原则:不要企图改变对方。人的性格是难变的,只能互相适应,民间的智慧称作磨合。仔细分析,比起性格差异来,要对方改变的企图是争吵的更重要原因。如果承认差异,在此基础上各方调整自己的态度,许多争吵都可以平息。在夫妻吵架中没有胜利者,结局不是握手言和,就是两败俱伤。要使婚姻长久,就应该在忠诚与自由、限制与开放之间寻找一种适当的关系。难就难在把握好这个度,我相信它是因人而异的,不存在一个统一的尺度。总的原则是亲密而有距离,开放而有节制。最好的状态是双方都以信任之心不限制对方的自由,同时又都以珍惜之心不滥用自己的自由。归根结底,婚姻是两个自由个体之间的自愿联盟,唯有在自由的基础上才能达到高质量的稳定和有创造力的长久。爱和被爱同样重要,两者都是幸福婚姻的必不可少的条件。无论是和自己不爱的人结合,还是和不爱自己的人结合,都不可能真正感到幸福。
人在爱时都太容易在乎被爱,视为权利,在被爱时又都太容易看轻被爱,受之当然。如果反过来,有爱心而不求回报,对被爱知珍惜却不计较,人就爱得有尊严、活得有气度了。对于个人来说,最可悲的事情不是在被爱方面受挫,例如失恋、朋友反目等,而是爱心的丧失,从而失去了感受和创造幸福的能力。对于一个社会来说,爱心的普遍丧失则是可怕的,它的确会使世界变得冷如冰窟,荒凉如沙漠。在这样的环境中,善良的人们不免寒心,但我希望他们不要因此也趋于冷漠,而是要在学会保护自己的同时,仍保有一颗爱心。一个人对孤独的体验与他对爱的体验是成正比的,他的孤独的深度大致决定了他的爱的容量。反过来说也一样,人类思想史和艺术史上的那些伟大的灵魂,其深不可测的孤独岂不正是源自那博大无际的爱,这爱不是有限的人世事物所能满足的?孤独和爱是互为根源的,孤独无非是爱寻求接受而不可得,而爱也无非是对他人之孤独的发现和抚慰。如果说孤独是爱心的没有着落,恨是爱心的受挫,那么,冷漠就是爱心的死灭。一个冷漠的人,他不但没有爱心,我们甚至可以说他没有心,没有灵魂。因为爱心原是灵魂的核心,灵魂借爱而活着、感受着、生长着,无爱的灵魂中没有了一切积极的情感,这样的灵魂已经名存实亡。无论对于个人来说,还是对于社会来说,真正可怕的是冷漠,它使个人失去生活的意义,使社会发生道德的危机。
选自周国平《人生因孤独而丰盛》,浙江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