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三年学说话,一生学闭嘴”,说话作为一种能力,仿佛是天赋异禀,谁都能做到。但是说话作为一种技术呢? 大概真正能学的好这门技术的人少之又少。
许多人外表出众,看起来机灵聪明,然而一说话,让人好感全无避之不及;还有些人,虽然相貌平平,却能出口成章,大方高雅,侃侃而谈;
不用说,在人际交往之中,任谁都更喜欢听好听的话,也更喜欢和会说话的人相处。说话,体现的往往不只是话中意味,还在无形中暴露了你的素质和修养,一句话说不好,你在别人心中的印象便再也不能逆转。
说话如此重要,那些高情商的人怎么做到的呢?
要会说话,首先应知道哪些话不要说
说话的分寸感其实不是表现在“说”上面的,而是表现在如何“不说”上面。下面这些场合要注意:
1、无法改变事实的话不说
想要找话题,要尽量避免谈论无法改变的事实。种族、年龄、身高、皮肤、外貌,还有很多已成定局的人生大事,如婚姻、生育、购房,甚至宗教都不容易改变。这些事情不要用“如果…就好了”这样的方式来谈论。
比如下面的说话方式就容易让人反感:
“先生,您要是早护发就好了,就不会秃成这样子了。”
“你这么漂亮,要是皮肤再长得白一点就好了。”
“这件衣服真适合你,只可惜你矮了一点,你要是再高几厘米,就很好看了!”
你明知道人家头发长不回去,天生皮肤不白,不可能再长高,你又何必说呢?
2、留给别人反应、回应的空间
有些时候说话太多会给制造很多麻烦。
比如,医生在给你开药的时候,你一直东扯西扯,他勉强回应你,但是一心难以二用,可能药单会容易出错。这样的后果可大可小,你吃错药,出了大问题很严重,如果不出大毛病,你也不会知道,他下次发现,也不会告诉你。
又比如,有些人带小孩,体察入微, 当那孩子才把头转向电视的时候,就已经帮他开了电视。当那孩子才看一眼奶瓶的时候,奶嘴已经被塞进口里。这样的孩子很难学会说话,或者表达会有困难,因为他根本没有表达的机会。
再比如,有些人,跟别人说话喜欢一股脑儿自己在说,别人插话的机会都没有。真正的沟通是有来有往的,你每次表达一个要点,看对方的反应,如果对方有疑问你就解释,让他明白你要说的是什么。然后,再表达下一个要点,让对方和你的说话同步。
3、不要用对比的方式说话
谈论某事某人,最后只谈论其本身,不要对比、衬托。被对比的一方,会认为你是在讽刺、暗示自己很差。
比如:
逢年过节,几个亲戚带着孩子聚在一起,你只夸其中一个小孩,说:“你最聪明了”、“你最可爱了!你最厉害了!”,没有顾及其他孩子,他们的父母心里必定不舒服。
你和老婆在朋友家吃饭,人家做菜味道很好,你说:“这道菜做得很好吃!比我老婆做的好吃多了。“虽然可能是事实,但是你老婆一定想手撕你一百回。
赞美人虽然是最好的说话方法,但是在赞美甲的同时不要伤害乙。
回避有技巧
拒绝回避要有技巧,不要让别人觉得你专门针对他本人。
比如,某人打电话来找老板,老板不想接,助理接电话,她说:
“对不起!老板不在,请问您是哪位?”
或者说:
“您是哪位?对不起,老板不在。”
虽然是同样的话,但是哪一种说法好一些?当然是前者。如果是后者,打电话的人会以为,老板是故意不接他的电话,因为助手是先问了姓名,再说老板不在的。
对于既成事实,不要过多追究
要做到这一点,需要一定的修为和克制。
比如,你生日,朋友送了你一盒巧克力,你很讨厌吃甜食,你是对朋友说:“不用客气了,我不喜欢吃甜食的,你自己拿回去吃吧。”还是欢欢喜喜的收下呢?当然是后者比较好,不然大家都尴尬。
比如,别人家小孩到你家玩,打碎杯子,那杯子你很喜欢。但是杯子已经碎了,你责怪也没有用,不如问:“孩子没事吧?没有刮伤吧?”就好。
又比如,你跟别人约好吃饭,对方却迟迟未到,你打电话去问:“你到了吗?怎么还没到?”
还是说:“你还没到吗?不要急了,路上注意安全最重要。我饿了自己先吃点东西。”
后者比较好吧。
如何说话,有时需要技巧,更多的是需要不断改变自己的处世态度和方式。
人品,和咳嗽一样,都难以隐藏。学技巧的同时,考虑如何做人才更重要。
请别人帮忙时,语末加一句“好吗”
求人办事时,要分清自己的身份,对方才是“大爷”。求人就要让对方感觉到你的诚意,才有可能帮助你。
比如你说:“把你电脑给我用一下吧”,这样会给人一种命令的感觉。如果你说:“把你电脑给我用一下吧,好吗?”这样就显得比较诚恳了。
真正成功的人,能屈能伸。端正自己的态度,以德服人。
会说话的人,能结交到更多的朋友,学到更多的知识。就算把她放在一个陌生的环境,也能游刃有余。
说话这门艺术,需要我们用一生的时间去学习。活到老学到老,一定会带给我们无尽的收获。
会说话的你,人生也必将会步步莲花,绽放光华。愿你我,都能会说话,做一个高情商的人。